img

扫描访问网站

网站首页
img 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 > 新闻中心 > 挺进巍巍昆仑之上的禁地――尕牙合区域地质调查后感

挺进巍巍昆仑之上的禁地――尕牙合区域地质调查后感

发布时间:2011-06-20

新闻来源:本站原创

作者:管理员

浏览量:136

    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雪水河地区内尕牙合一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,一直以来是雪水河项目组的伤痛,如何进?怎么进?如何让队伍进得去,出的来?这个实际问题一直困扰着项目组人员。2010年工作中期,项目组一直为尕牙合一带的区域地质填图资料的欠缺而一筹莫展。经过4次的悉心准备,面对海拔5209米高山顶上厚厚的积雪望而止步,最终给2010年的工作带上了一丝遗憾。
    2011年5月1日,项目组进驻工区后,项目负责张凯就一直为拿下这区内最后的禁地做工作部署。终于在2011年6月11日清晨6:30分,张凯、王天佑、郭刚、王博闻、张鹏举、高浪等6名技术人员及吕志红、贾晓林、贾永鑫等7名物资补给人员正式前往雪水河地区条件最恶劣的地区—海拔5209米工作禁地 尕牙合东沟脑进发。按照原计划,工作分为4组同时展开。10:30分,一切按照原计划稳步进行,所有工作人员都已爬至4806米。这时天空中开始聚集阴云,逐渐散落雪花,给原本斗志昂扬的队员们心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首先,大雪导致温度骤降,队员们都寒冷难挡;其次,大雪导致山坡湿滑,队员们举步维艰;再次,大雪视线模糊,队员们难以辨别前进方向。

\"\"

项目组员郭刚在海拔5147米努力攀爬(张凯摄)

\"\"

将要登上海拔5209米时稍作休息的队员们(张凯摄)

\"\"

成功到达5209米山顶(张鹏举摄)

   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,负重20Kg的队员们难以寻找到准确而又安全的下山路线,只能一步一滑的摸索,且时有队员滑到的情况,下山后,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跋涉队员们终于寻找到可宿营得地方,队员们身上的衣服、帐篷、睡袋等都已湿透,来不及稍作休息,队员们都分头去寻找柴火,可惜沟内很少有第四系出露,更别说有柴火,能作为燃料的除了些许植物根系,就只有野牛粪了,当这些燃料都带回帐篷后,因为潮湿,火最终还是未能生着,无奈之下,队员们草草吃过东西,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钻进了睡袋,高海拔地区的缺氧使队员们都难以入睡。
    终于熬过了一夜,第二天早晨队员们都早早起床,虽然此时火已经能点燃,但是对于工作时间非常紧张的队员们,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烤干衣服和鞋子就匆忙投入预期工作当中。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,预期任务基本完成后,队员们都开始为次日的出山做准备工作。而王天佑组已在跑过9公里的路线后安全出山。 

\"\"

面对茫茫积雪队员席地而坐(张凯摄)

    第三天早晨6:00左右,队员们起床后便开始收拾帐篷、生火,吃过还算热乎的早点后,又开始了征服5200米的旅程,离开恶劣环境和顺利完成任务的喜悦让队员们都充满了干劲,只三个小时左右,队员们就到达了顶峰,可由于山顶积雪,下山又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问题,无奈之下,队员们冒着被突石刮伤的危险滑雪而下,之后便一路回到了已经等在预定地点的车上,至此时,尕牙合游击终于结束了。

\"\"

清晨生火吃饭(高浪摄)

    尕牙合游击结束了,回头想想,到山顶时大雪的阻挡、下沟后找不着驻地的困境、衣服,帐篷潮湿而无法点火烘干的失落都掩盖不了我们的劳动成果。新发现重要地层界线两条,矿点2个,初步厘定了工区东北角地层层序,为将来的工作部署打下坚实基础。这些成果的取得,充分彰显了地质工作人员能吃苦、耐劳的本质,用实际行动落实西勘精神。(张鹏举/文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Baidu
map